粉絲團小編的真心話:靠臉書餵你新聞,太危險了

網路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模式,負責視覺、觸覺以及下判斷的區域變大了,深入思考的區域卻越來越小。無論是臉書、還是Google,他們都致力於將使用者「分門別類」;為什麼要這樣做?分別推送不一樣的廣告給你啊。對臉書與Google而言,使用者才是他們的產品,而這些產品的「閱讀」可以帶來可觀的金錢。


圖、文/黃郁棋 

我很喜歡吃各式各樣的美食,最近去到迪化街「江記華隆商行」買牛肉乾,覺得十分滿足。出社會已經進入第四年了,我發現大多數上班族吃的東西都很重複:公司餐廳、便利商店、麥當勞、或固定幾家賣雞腿飯的便當店...。下班後除非聚餐,否則也很少人會真的「為了美食」,特別繞去其他地方,體驗不一樣的小確幸。

這其實是一個警訊啊!我發現。當你過度依賴某個餵食來源,人生就會失去許多樂趣,從多彩多姿變得一成不變;就像許多人現在看新聞只靠臉書一樣,塗鴉牆上出現什麼訊息,就看什麼訊息,點進去留言酸個兩句,就渡過了這麼一天。

身為前ETtoday、現任三立新聞與逗比叔叔的粉絲團小編,我還是忍不住想廢話兩句:「靠臉書餵你新聞,實在太危險了。」


很多人可能不知道,對一個新聞網小編來說,開會時的檢討會議大概是像這個樣子的:

   「從星期一開始觸及率大降耶,臉書又改演算法了嗎?」
   「或許試試看只推政治新聞,我們家粉絲不太吃生活、科技、娛樂、體育的東西。」
   「寫稿的時候也是,多找一些我們家網友愛看的東西寫。」
   「聯合也開了新的網站叫做Oops耶,是學鍵盤大檸檬的嗎?」
   「總之試試看吧,把發文時間拉長一點,針對粉絲上線時間做調配。」

基本上,身為一個粉絲團小編,他的任務就是「讓更多人看到自家新聞、進入網站看文章或影片,然後賺更多廣告費」。也因此,網路上的新聞絕大多數都是朝著「腥膻色、Kuso搞笑、斷章取義」在下標、選材、蠱惑大眾。


如果你的臉書塗鴉牆上,出現以下這類標題的文章,請特別注意:

「原來我們XXX都是錯的!」
「看完XXX,大家都沉默了。」
「全中國十三億人都震驚了!」
「我賭連勝文很快又會黃金切割,說我跟范可欽不熟。」
「柯文哲的MG149賬戶肯定有鬼,顧左右而言他。」

我不是說這類文章不好,而是它的「雷同性」會讓讀者失去閱讀其他消息的機會!臉書的演算機制很聰明,會藉由你的停留時間、點擊選擇,來「學習」你對於哪一類新聞比較「有反應」,進而推送更多相關的類似消息給你。


你的大腦、你的思考,不再取決於自己、不再取決於書本,甚至也不再取決於電視;你每天接收的資訊,都是粉絲團小編「去菁存蕪」(為了觸及率)的文章,以及臉書主動幫你推送到眼前的報導。

再說一次:靠臉書餵你新聞,太危險了。

如何判斷你是否成為了「臉書傀儡」呢?試著詢問自己,以下現象有沒有發生在你身上:

一、回顧台灣近期社會大事,你只記得連勝文、柯文哲、頂新、統一,還有九把刀。

二、承上,卻不知道為什麼,光這幾個報導就耗掉了你一整天的時間。

三、常常不知道自己的時間跑哪裡去了,明明覺得一直都很忙,都在看螢幕。

四、每當捷運經過忠孝復興、台北車站、明德芝山站的時候,你總是對著手機螢幕上的轉圈圈發呆。

五、覺得自己好像對什麼都沒興趣了,接觸太少,好像離世界越來越遙遠。

六、生活中僅存的驚喜,大概就是看某些網路畫家做的搞怪圖。

七、很大一部份心情會受到臉書影響,包括等別人回應、跟網友吵架等等。

八、朋友生日變得不再重要,幾乎都是通過臉書提醒才記得,然後丟個「生日快樂」就算慶祝了。

如果以上現象超過三個發生在你身上,就得多多注意了;人類的大腦是具有「可塑性」的。哈佛大學醫學院研究員「帕斯科.里昂」(Alvaro Pascual-Leone)的研究發現,人類的大腦越常用的部分,特定神經迴路區域會增大,突觸變多,神經遞質也更多更濃稠。相反的,長久不用的部分會萎縮,被「當前重要的事物」給取代。

網路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模式,負責視覺、觸覺以及下判斷的區域變大了,深入思考的區域卻越來越小。無論是臉書、還是Google,他們都致力於將使用者「分門別類」;為什麼要這樣做?分別推送不一樣的廣告給你啊。對臉書與Google而言,使用者才是他們的產品,而這些產品的「閱讀」可以帶來可觀的金錢。

雖然粉絲團小編說這話很逆天,但是我說真的,別太依賴臉書塗鴉牆,別讓電腦演算法「制約」了你;人類不該是可以被計算的生物,探索知識的熱情也不該在一次又一次的手機滑動中喪失。看報紙也好、看書更好,多多「主動接觸」不一樣的消息,刺激你的大腦;真的看到了有興趣的消息,請主動出擊、蒐集資訊,多看看不同家的說法,才不會成為臉書「豢養」的神豬。

試試看吧!你放心,粉絲團小編不會因此失業的,因為絕大多數人都很懶,試沒多久就會放棄;不信?我們走著瞧。哦對了,江記華隆的麻辣牛肉絲不錯吃,可以試試看。

留言